逆境中前行的孤勇者——中国光伏产业的传奇
发布时间:2024-05-11点击次数:741

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史


一、萌芽阶段(1958年-1995年)

1958年,中国开始进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研究开发,当年研制出了首块硅单晶;

1971年,首次应用于天上,即将太阳能电池成功地应用地应用在“东方红二号”人造卫星上;

1973年,开始将太阳能电池应用于地面,首先在天津港用于航标灯电源,并于1975年先后在宁波、开封成立太阳能电池厂,开始开展太阳能电池生产。当时产量较小,1997年全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只有1.1kW,价格200元/瓦左右,由于收到产量规模、价格等方面的限制,市场发展缓慢,太阳能光伏的应用仅用于小功率的电源系统(功率一般为十几瓦以内);

1983年甘肃省自然能源研究所在榆中地区建设了10kW民用光伏电站,这座如今保存在研究所基地的中国最老光伏电站,30多年过去了,功率仍能保持在7kW左右

二、发展阶段(1997年-2003年)

1997年,开始实施“中国光明工程”,通过太阳能、风能等发电方式在西部地区建立了数千套独立发电系统,解决了西部乡村的用电问题;

在“中国光明工程”的引导之下,天合光能、保定英利、无锡尚德、江西赛维等中国第一代光伏企业先后成立。

1998年,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拿下第一套3MW多晶硅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,成为中国太阳能产业第一个“吃螃蟹”的人;

2001年,无锡尚德建立10MWp(兆瓦)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获得成功,2002年9月,尚德第一条10MW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,产能相当于此前四年全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的总和,将我国与国际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15年;

2002年,国家启动“送电到乡”工程,投资16亿元在西部7省区建立721座光伏或风光互补电站,装机容量为15.5MW。同年,全国太阳能电池的产量为6MW,2003年翻番达到12MW。伴随着“送电到乡”工程的实施,带动了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,也造就了一大批光伏企业,促进了中国光伏产业的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,对发展中国的光伏产业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

三、井喷式发展阶段(2004年-2008年)

2004年,全球光伏产业迎来全面爆发元年,在欧洲(特别是德国和西班牙)市场的拉动下,中国已逐步成为全球重要的光伏生产和应用市场。中国光伏企业也步入高光时刻,并迅速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张。

2005年,我国第一家民营企业在美国主板上市。此后,国内企业相继赴美上市,不断刷新中国新能源IPO的纪录,光伏产业一度风光无限。

2007年,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国,年产量达到1088MW,此后太阳能电池生产呈井喷式发展,成为太阳能电池第一生产大国。当时已有11家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上市,中国光伏企业也接近了1000家,占据了世界光伏产业的一半以上市场份额,首次站上世界之巅。

四、迎来倒闭潮,政府救市稳盘(2008年-2011年)

2008年,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2600MW,继续在全球市场一路高歌。然而,产量的迅速扩张的背后,危机也逐渐显露出来,从原料进口到产品出口,还有核心技术,90%都被国外把控,当时被称为“三头在外”,极其容易被卡脖子。同年,美国金融危机爆发,美国人把金融危机转嫁到了全世界。2008年,超过300家中国光伏企业倒闭。

2009年,中国光伏产业举步维艰,进入了衰退期,几乎全部崩溃,仅剩下几个巨头勉力维持,但也如风中残烛,奄奄一息。同年,眼看光伏产业濒临崩溃,政府出手拯救,推出了金太阳示范工程,通过财政补助来支持光伏产业发展,通过补贴做大国内市场,为光伏产业输血,形成国内光伏市场的循环,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。

2009-2010年期间,中国在实施“金太阳示范工程”的两三年内,光伏装机量达到3423.2MW,超过了过去九年加起来的总和。“金太阳工程项目”实施50%的初始投资补贴,高初装补贴在带动大型光伏电站的同时也带动分布式光伏增长,2011新增分布式装机同比增长245.8%,2012年同比增长79.7%。与此同时,中国企业完全掌握了晶硅电池的关键技术,单晶硅、多晶硅电池转化效率达到18%和17%,部分先进企业突破19%,位于世界第一梯队;还实现了产业链上、中、下游的全部国产化,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部分优势产品重新开始对外出口。

五、美欧双反绞杀(2012年-2013年)

2012 年,美国挑起“双反”即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(板)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,后来欧洲加入贸易战阵营,结果导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遭遇重挫,2013年,中国光伏电池对美国出口额下跌48%,对欧洲出口额下跌71%。在2013年当年内,中国光伏产业链上下游有超过350家企业破产。无锡尚德破产、绥化宝利被法院查封、江西塞维申请破产保护、河北英利10亿债务违约,在美上市的11家中国企业总负债近1500亿。

六、再次出击,迎来高光时刻(2014年至今)

在美欧“双反”围剿之下,我国政府再次出手救市稳盘,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,从产业结构调整、产业发展秩序、应用市场、支持政策、市场机制等方面,全面大力扶持国内光伏产业发展。






地址: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街龙湾工业区龙古路22号之3 电话: 020-39251183 粤ICP备2024229148号